苏轼都有哪些书法作品传世苏轼都有哪些书法 苏轼的书法作品都有哪些

苏轼都有哪些书法作品传世苏轼都有哪些书法

  《表忠观碑》,苏轼撰并书,碑成于宋元丰元年(1078)八月,石原刻在杭州钱塘钱氏坟。分四石两面刻,每面正书六行,行二十字。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府陈柯重刻,摹勒书体不佳。原碑笔法操纵娴熟,方整俊伟,也间以圆笔宛温,如其竖钩颇有特点,将“我”、“相”等字取其方,“承”、“行”字又取其圆。多用三分之笔,显其丰腴,且每笔均不为虚锋,实笔书碑一丝不苟。结体峻拔右角,如“承”、“行”、“之”等等均右角耸竦,在方整中得气韵生动。此碑颇近颜真卿《东方画赞》,前人评此碑“比之蔡君谟,有过之无不及。坡公最用意之作

  也”。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表忠观碑》苏文忠公撰并书,结法不能如《罗池》老笔,亦自婉润可爱。”此为苏轼书碑的代表作之一。

  《醉翁亭记》,欧阳修撰,苏轼书。宋元祜六年(1091)十一月刻石,在安徽省全椒县。原石宋时已毁,明嘉靖间重刻石。宋刻本字有漫漶,但书体远在明刻本之上。今拓明刻本分四张拓,前三张七行,末张五行,行二十字。此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遒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比如“醉”字的“酉”旁共有四竖画,先用一分,继用二分,最末用三分笔。“提携”两字均为左右结构,又上下相联,苏轼却将下一“携”字改为上下结构,使“宁”旁置于“乃”字上。赵孟頫《松雪斋》云:“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王世贞评:“苏书《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李长善认为:“文忠早师颜鲁公,大书《醉翁亭》、《袁州学记》,不改鲁公家法。”可谓知言。苏轼正书碑刻较著名的尚有《司马光碑》、《赵清献公碑》、《浴日

  亭记》等,不一一介绍。

延伸阅读

苏轼的书法代表作

1、《罗池庙诗碑》、《表忠观碑》、《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是苏东坡著名的楷书四大名碑。 苏轼行书书法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2、《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苏东坡书法客观评价

苏轼的书法自成一格,跟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居于“宋四家”之首。

比起黄庭坚,苏轼的书法温和、朴实,缺乏强烈的个性,跟米芾相比较,苏轼的书法似乎在笔法和章法的变化上又少了一点。

跟苏轼亦师亦友的黄庭坚,对苏轼的书法非常了解,曾给出这样的评价:东坡书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着。这十几个字的评价,被看作是有史以来对苏轼的书法最精准的评价。

苏东坡的书法不宜临摹学习,为什么

苏轼的书法比较难临摹主要在于他书法的特点。

苏轼擅长行、楷书,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存世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研究苏轼诗词文赋甚至生平故事的人不少。文学家的巨大光环,耀眼得让人看不清其作为书法家的光亮程度。对苏轼的书法,今人研究得并不多。笔者冒昧试为之。

一、苏轼的书法特点

1、用墨丰腴。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当然,环肥燕瘦,各人喜好不同。有人第一眼便喜欢上了苏轼的书法,也有人对苏轼书法的第一观感不好。赵孟頫就评价苏轼的书法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黄庭坚也认为苏轼书法用墨过丰。正因如此,在苏轼的书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如《辩才老师帖》、《与董长官帖》。。

2、结字扁平。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这一特点,在其《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

3、横轻竖重。这一点充分表明,苏轼书法明显受到颜体的影响。这一书法特点,在其作品《归去来兮辞》中有明显表现。

4、笔画舒展。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会。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两人私交颇深,苏轼的很多传闻趣事,都与黄庭坚有关。因此,苏轼的书法,应该对黄庭坚有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何处?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

5、轻重错落。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如《武昌西山诗帖》中的“但见落日低黄埃”一句,一大一小,错落有致。有时是几个字重,几个字轻,轻重搭配,同样给人很强的韵律感。如《答钱穆父诗帖》中“借君妙语写春容,自顾风琴不成弄”一句。“借君”二字重,“妙”字轻;“语写春”三字重,“容自”两字轻;“顾风”两字重,“琴不成”三字轻,“弄”字又转重。

6、大小悬殊。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如《寒食帖》中“哭涂穷”三字。这三字所占比例,比前一行中五个字所占的比例还大。这种字形大小悬殊给人视觉上极强的冲击力,实际上也表达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情绪。这种情况,在《武昌西山诗帖》中也有体现。

7、妩媚天真。黄庭坚在《与景道使君书》中称“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这种娟秀的韵味,让人看起来觉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朴拙,毫无狂怪做作之意。加之丰腴的用墨,扁平的结字,观之犹如视敦厚贤淑之贵妇,望之未觉生疏,反而顿生一股亲近温暖之意。余13岁时读初中,学校发了一本中学生字帖,帖后附有部分名家作品局部欣赏。其中即有数行苏轼的《赤壁赋》。在诸多名家作品中,独苏轼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是如此与众不同,至今犹记其词中有“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的句子,其给我留下了妩媚天真、温良敦厚、肥扁朴拙的印象极深,而对附录中尚有谁人的作品,已经完全记不起来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苏轼的主要作用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苏轼一生成就非凡,文学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是北宋四家之首,宋词豪放派的始创人,文人画的奠基人,他同时还是水利学家、建筑学家、美食家、医药学家、教育家。苏轼在各领域取得如此成绩,与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相关。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