谡字读音
“谡”的读音是[sù]。
释义:
肃敬的样子。谡谡是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形容挺劲有力;挺拔谡谡长松
造句:
1、闻窗外谡谡声,一美女搴帏入曰:郎勿惊,妾非人,亦非为祸者也。
2、外风谡谡而妄作,就像肆虐的魔鬼,又象在恐惧中极力挣扎的人们,伴着这种独特的曲子,人们似乎睡得更加的酣畅了。
3、这四将均约三四十岁,个显得威凛勇猛,数杆战旗在他们身后谡谡鼓荡。
4、此时本已经是秋季,可却是难得的晴朗天气,天空碧蓝,万里无云,眼下这风光内敛清明,清幽谡谡。
延伸阅读
左边是言字旁右边上半部是山,下半部是而.这字念什么
谡的繁体字发音:sù 郑码:SKOR,U:8C21,GBK:DAD5 笔画数:12,部首:讠,笔顺编号:452512134354 五笔编码:YLW编辑本段详细注解 sù <形> 本义,为肃敬的样子。 谡谡 sùsù 〖tallandstraight〗∶形容挺劲有力;挺拔 谡谡长松 〖windsound〗∶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 谡谡风来 <动> 站起来 [stand straight up] 1、尸谡: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站起来
稷与谡的区别
1、读音、部首不同
谡:读作sù,声母为s,韵母为u,声调为四声;部首为讠。
稷:读作jì,声母为j,韵母为i,声调为四声;部首为禾。
2、表达的意思不同
谡:本义,为肃敬的样子;<动>站起来。
稷: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书说是谷子(粟);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姓。
稷的文字源流
“稷”是形声字。金文、小篆、隶书均从“禾”旁,表示与谷类作物有关;“畟(cè)”作声旁,指示读音。“稷”本义指一种粮食作物,但具体指哪一种作物原来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尔雅正义》指出,北方称“稷”为谷子,它所产的米称为小米。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草》中解释道:“稷,今人谓之高粱。”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引用程瑶田《九谷考》的说法:“稷……北方谓之高粱,或谓之红粱。”
在现代,稷是一个独立的物种,由于长期栽培选育,品种繁多,大体分为粘或不粘两类,《本草纲目》称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民间又将粘的称黍,不粘的称糜。
战国金文中有字形,这个字形隶定后写作“禝”,有人释为“稷”的异体字。字从示,表示与神明有关,稷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当作百谷之长,所以“稷”引申指五谷之神,故从示;而右部的“畟”是指示读音的声旁。
言字旁加社稷的稷右半部分这个字半部分读什么
谡 ,念[sù] 。
【字义】:1.起,起来。2.肃敬的样子。
谡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sù,左右结构,部首为讠,总笔画数为12。意思是肃敬的样子。谡谡是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
造字法:形声;从讠、声
笔画数:12
部首:讠
笔顺编号:452512134354
五笔编码:YLWT
结构:左右结构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所六切,音缩。《尔雅·释言》起也。《礼·祭统》尸谡君与卿四人餕。《列子·黄帝篇》若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谡操之者也。
又谡然,翕敛貌。《後汉·蔡邕传》公子谡然敛袂而兴。
又《字汇补》谡谡,峻挺貌。《世说新语》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谡粤语读音
谡的广州话发音是suk1,与“叔”同音,入声。在《广州话正字典》查“讠”,外加10笔画,即:田、八、夊就可找到该字,其义是肃敬的意思。三国演义中有一人物名叫马谡,受因失街亭被诸葛亮砍头了。“谡”在普通话的读音是su4。谡的繁体字是謖。在86版五笔输入法中键入YLWT就可出现该字。
谡的读音是什么
“谡”的读音是[sù]。 释义: 肃敬的样子。谡谡是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形容挺劲有力;挺拔谡谡长松 造句:
1、闻窗外谡谡声,一美女搴帏入曰:郎勿惊,妾非人,亦非为祸者也。
2、外风谡谡而妄作,就像肆虐的魔鬼,又象在恐惧中极力挣扎的人们,伴着这种独特的曲子,人们似乎睡得更加的酣畅了。
3、这四将均约三四十岁,个显得威凛勇猛,数杆战旗在他们身后谡谡鼓荡。
4、此时本已经是秋季,可却是难得的晴朗天气,天空碧蓝,万里无云,眼下这风光内敛清明,清幽谡谡。
5、两人相斗之处是一片开阔的青石板地,身周苍松谡谡,古柏巍巍,日光透过树隙筛洒下来,有如万道金蛇,随风乱舞。
诸葛亮斩马谡读音
1、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读音是zhū gě liàng huī lèi zhǎn mǎ sù。
2、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3、也有说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4、马谡在失街亭后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均缉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
求谡谡的解释
读音:sù
简体部首:讠,部外笔画:10,总笔画:12
繁体部首:言
释义:
1、为肃敬的样子。
谡谡sùsù ∶形容挺劲有力;挺拔
谡谡长松∶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
谡谡风来
2、站起来
1、尸谡: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站起来
详细解释
1. 劲风声。
《初学记》卷三引 晋 陆机 《感时赋》:“寒冽冽而寖兴,风谡谡而妄作。”一本作“ 漫漫 ”。 宋 苏轼 《西湖寿星院此君轩》诗:“卧听谡谡碎龙鳞,俯看苍苍立玉身。” 柳亚子 《鲁游杂诗》:“ 燕 齐 遇怪君休诮,谡谡松风夹道凉。”
2. 喻刚劲严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世目 李元礼 谡谡如劲松下风。” 刘孝标 注引《李氏家传》:“ 膺 岳峙渊清,峻貌贵重。”
3. 劲利貌。
宋 苏轼 《石氏画苑记》:“在稠人中,耳目谡谡然,专求其所好。”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五四:“眉痕英绝语谡谡,指挥小婢带韬略。” 刘逸生 注:“谡谡,形容劲利。”
4. 急步声。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蔡州禳灾》:“忽异物从北来,其上四平如席,模糊不可辨,其下谡谡如人行,约有脚三二十只,渐近学墙乃不见。” 清 袁枚 《新齐谐·钱仲玉》:“闻窗外谡谡声,一美女搴帏入,曰:‘郎勿惊,妾非人,亦非为祸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