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黄陂?
因为民间常说“天下无陂不成镇”,华夏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其发源地就是现今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滠口的盘龙城,黄陂的“陂”字代表这地方有山坡,良田,佳人,美景的意思,所以叫黄陂。
黄陂建制始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拥有4400年筑城史、1800余年建置史,历史上两为国都,六为州府,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无陂不成镇”的深厚文化积淀。拥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天河北站、长江新城高铁站、武汉新港和武汉北站等交通物流枢纽。5条国道、8条高速、武汉地铁1、2、7、18、20、21号线等经过辖区。黄陂区有“千年古郡、木兰故里、滨江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誉,拥有盘龙城文化、木兰文化,二程文化、首义文化四大文化名片。
湖北武汉黄陂属于几线城市?
黄陂是四线城市,位于武汉的东部,山地多,当地的方言与武汉其他地方的差异较大,非常明显,黄皮人性子急躁,直肠子,为人也比较小气,武汉当地有口头禅,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所以在当地,黄陂人也是出名了滴,都知道怎样和他们打交道,交往
黄陂十大名寺?
古潭禅寺。武汉市黄陂区政府联合创建的黄陂古潭禅寺改扩建工程奠基仪式与2011年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集中古潭寺、塔陵园及养老院三大项目版块。约占地30亩,并另预征用40亩备用。寺院及陵塔定位于距黄陂区祁家湾街道二公里附近,庙宇为具唐代风格的古建筑,砖木结构。武汉市黄陂古潭禅寺始建于唐朝,距今已千余年历史,每逢正月十五庙会及八月初一到十五的木兰庙会,前来朝拜的信徒众多。
湖北黄陂十大特色菜?
主要包含以下十个方面的特色小吃:
一是黄陂三鲜,鱼丸、肉丸、肉糕三样组合在一起的特色小吃;
二是六指北湖莲籽;
三是黄陂糖蒸肉;
四是油面,这叫做黄面;
五是油虾虾鲊;
六是黄陂豆丝,由主料大米黄豆配上绿豆、葛粉、山药、荞麦、芦笋等营养保健材料,采用纯手工操作;
七是糍粑鱼、武湖银鱼;
八是糯米圆子、炸藕夹;
九是汽水肉;
十是仟吉西饼,等等
黄陂人为什么不叫武汉人?
黄陂现在属于武汉,所以黄陂人也属于武汉人。
从历史沿革来看黄陂:
中华民国初年,废府改道,属汉阳道。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起,先后属第二、三、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鄂东行署。抗日战争时期,黄陂县政府一度迁至县东的仙台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在县北蔡店陈家畈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5月,县人民政府进驻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陂县属孝感专员公署。
1959年,随专区并入武汉市。
1961年,恢复原区治。
1983年10月,划归武汉市管辖。
1995年,县治城关镇更名为前川镇。
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同意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以原黄陂县的行政区域为黄陂区的行政区域。
现在的黄陂属于武汉市的远城区,虽然从民国初期至今,与武汉市也算分分合合。
黄陂人祖先是哪里人?
现在生活在湖北黄陂这个地方的人,从传下来的族谱中可以看到多来自江西筷子巷,移民年代是明朝洪武二年。而原居民在元末明初的连年战乱中几乎绝了户,所以黄陂人多为江西人的后裔,有江西老俵之说。
黄陂多为丘陵地带,黄多为帝王色,陂指的是不平坦,陂塘多为丘陵地带筑土而成用以灌溉农田的水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黄陂自古以来农耕经济发达,农耕文明造成人口迅速繁衍,所以商周时期衍生出了武汉的城市之根盘龙城。
黄陂人多地少,为了谋生,多少代黄陂人背井离乡走四方,告别亲人在外乡打拼。
去外乡讨生活的黄陂人大多在汉口谋生,后来有的走水路到南京、上海,后来又去了台湾、南洋、西洋,所以汉口的原居民大多来自黄陂,南京、上海因黄陂人聚集多有以黄陂命名的地名,而台湾的黄陂籍人士众多,成立有黄陂同乡会。
黄陂人古有替父从军的女中豪杰花木兰,宋代有理学家程颢、程颐,近有辛亥首义都督黎元洪,今有威震大别山的大将徐海东,现有中央委员阮成发。
黄陂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有抵抗胡人的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的古代黄陂人,有武昌首义打响正义第一枪声 辛亥革命摧毁腐朽末代王朝的近代黄陂人。
有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无畏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现代黄陂人,有汗洒九洲神舟上天、蛟龙下海爱我炎黄建我中华的今天黄陂人。
黄陂人聪明、直爽、仗义、乐于助人,不过就是太直率了,在外的黄陂人对人热情,遇鬼说鬼话,遇人说人话,可见其狡猾的一面。
台湾大文豪李敖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在大陆上,大家不喜欢宁波人、不喜欢上海人、不喜欢黄陂人,……并不是这些地方没有好人,而是一般说来,由于“土地教化使之然”,这些地方多出坏东西,可见黄陂人在外的名气了。
黄陂人一个人是条龙,但几个黄陂人在一起就是一群虫了,所以生活在黄陂的黄陂人常常勾心斗角、很难合作做大做强,比黄建集团远不如新七新八跟山河集团。
有人说黄陂人为人最为灵活,在社会上往往八面玲珑、应付自如,所以在外乡打拼的黄陂人很多确有成就。
这就是真实而可爱的黄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