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是一篇讲述孔子对理想社会向往的文章。文章主要写于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表达了孔子对太平盛世的强烈期盼。现在,让我们一同分享这篇文章的原文及其翻译,以便大家进修与借鉴。
原文《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因此谋篡乱等不良行为不会发生,盗窃造反等害人事端不会兴起。因此大门不用关闭,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众所共有的。选拔品德高尚、能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大众不仅会照顾自己的父母子女,还会关心他人。要让老年人得到善终,中年人能发挥才能,幼童能顺利成长。对于那些老而无依、老而无偶、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大众憎恶把财物扔在地上的行为,但并非要私藏;大众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务也不会兴起。因此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关于注释:
1. 这篇文章小编将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其中一个,其中收录了各种礼仪论著的辑录、编纂而成。礼运是其中一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的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和准则。
3. 之行:表示施行某种行为或理念。
4. 为:表示判断或存在的关系。
5. 选贤与能:选拔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
6. 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关系。
7. 亲其亲:第一个“亲”表示以……为亲人,第二个“亲”指父母。
8. 终:终老或终其天年。
9. 养:供养或照顾。
10. 矜、寡、孤、独、废疾者:分别指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11. 男有分:男子有职务或职责。
12. 女有归:女子有归宿或嫁人之处。
13.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大众憎恶把财物扔在地上的行为,但并不一定要私藏财物。
14.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大众愿意为公众之事出力,而不一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文章的重点注释部分包括对“大道”、“大同”等概念的解释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想法情感等。通过这篇文章小编将的进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儒家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社会公正、和谐、互助等价格观的倡导。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建设更加美妙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天下之道,公平为公,才德之选,诚信为本。故人心所系,不只于血亲,更在于发挥所长,让老者终享其寿,壮者得以用才,幼者得成长之途。孤寡、病残、无依者皆得庇护,男子有业,女子有归宿。
译文:
在大道的指引下,天下之事皆为公共之事。选拔并推崇德才兼备之人,强调信任与诚恳,以培养和维持和谐的社会气氛。大众不仅爱其父母子女,还重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保障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成长。老而无依的人、孤独的人、失去父母的孩子、年老无子的人以及身体残疾无法自给自足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与关怀。
对于男子而言,应拥有自己的事业与职责;对于女子而言,应得到及时的婚配与归属。大众对待财物,虽不喜其被随意丢弃,但并非由于想私藏而感到厌恶;对待力气,虽不喜其未被用于有用之处,但并不一定是出于私心。阴谋诡计难以兴起,盗窃和乱贼之事也难以发生。大众安居乐业,家家户户皆可安心外出门户而不必担心家中安全。这便是理想社会的模样。
关于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他出身于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但常居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作为东周春秋时期的大想法家和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师从老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时他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弟子众多,其中七十二位贤人备受推崇。孔子去世后,其言行及想法被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在古代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其中一个。他的儒家想法对中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列为“全球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尊贵地位可见一斑。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的祭祀仪式一度成为与上帝和民族祖宗神同等重要的“大祀”。这样的殊荣除了孔子之外,万古难有其二。
原文:
《礼记’里面的《大道之行也》一文中所述的道理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使人人得以安居乐业,老有所依,幼有所教,孤寡病残者皆得庇护。财物不必私藏,力不必为己所用。因此社会和谐稳定,乱贼不生。
翻译:
小编认为‘大道之行也》一文中,《礼记》所传达的想法是天下之事乃众人共有之事。通过选拔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来治理社会,并强调诚信与和睦的重要性。这能使大众都能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得以满足,年幼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孤儿、寡妇和残疾人都能够得到社会给予的帮助和关怀。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善待财物,并非为私藏而珍惜;而是尽力为社会做贡献而不在意个人的私利得失。这样便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避免争斗和破坏性的行为发生。
出处:
此文节选自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纂的《礼记》。
作品主旨:
《礼记’里面的《礼运》篇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想法和历史见解对后世政治家和改革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格也是研究儒家想法文化的重要资料其中一个。戴圣对于传承和提高《礼》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他的《小戴礼记》在儒家经典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三礼”其中一个为后人提供了丰盛的想法和学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