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携手共筑生态安全

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携手共筑生态安全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难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于近日在哥伦比亚城市卡利举行,来自190多个民族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怎样有效地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专家分析指出,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着气候变化、物种入侵、过度开发等多种威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及相关利益方亟需携手合作,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即“昆蒙框架”)的实施,以实现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COP16是自COP15达成“昆蒙框架”以来举行的首个缔约方大会,主题为“与天然和谐共处”。在大会前后的多项报告中,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根据全球天然基金会最新发布的《地球生活力报告》指出,自1970年至2020年,全球野生动物种群的平均规模缩减了73%,这清楚地表明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丧失。

迁徙物种在生态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授粉、营养物质运输及碳储存等。然而,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数据显示,近一半的迁徙物种正面临数量下降的困境,超过20%的物种已经濒临灭绝。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不仅威胁着这些物种的生存,也严重影响了生态体系的平衡。

“昆蒙框架”目标的推进

“昆蒙框架”设立了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的目标。在COP16会议前,由非营利组织海洋保护研究所提出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去两年间,仅有2.8%的海洋区域被评估为“可能得到有效保护”,按照这一动向推算,到2030年,全球能够有效保护的海洋面积仅为9.7%。这无疑提醒我们,面对严峻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各国的行动亟待加速。

出席此次大会的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指出,人在提高的经过中必须认识到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破解经济与天然之间的矛盾,不仅要从科学和经济的角度考虑,还要重视政治和文化的调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已成为当今全球各国的共同职责。

国际合作与中国的积极影响

在COP16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与多国元首共同发起“全球与天然和平相处联盟”,旨在呼吁各国采取具体行动,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古特雷斯强调,各国必须在民族内部和国际层面加强合作,建立与天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发达民族应承担更多职责,特别是在资金支持与资源分配上,他们需要每年至少提供200亿美元,以帮助提高中民族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出了共建地球生活共同体的理念,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例如,中国在2023年更新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规划(2023—2030年)》,明确了优先行动和项目,成为第一个在“昆蒙框架”通过后积极更新生物多样性战略的提高中民族。

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提高的基础。为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需要根据“昆蒙框架”制定切实有效的行动规划并落实。中国通过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机制,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COP16期间,首批由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的小额项目成功获得批准,标志着“昆蒙框架”实施进入新阶段。这些项目覆盖了多个区域,有助于提升各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能力。

以科技助力生态保护

COP16的召开也展示了中国与哥伦比亚共同创立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智网互联实验室。这一平台在数字孪生等领域开展了多项研究,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生态体系。借助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全球生物多样性合作将迎来更多机遇,可以更精准地评估物种状况及栖息地需求,从而制定更科学的保护措施。

小编归纳一下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同的职责,全球各国必须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兑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承诺。从政策制定到资金支持,从科技引领到民众参与,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关注和落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未来我们定能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美妙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经过中,每一位公民的参与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列中来,以实现人与天然的和谐共生。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