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跪求以“纳谏”为话题的作文
吾日三省
九(二)班张文轩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鹰作为动物界儒家想法的先驱,向鸟们传授着心得。
以前,鸟们总能看见天上一只翱翔的雄鹰。他目光如炬,身上披着“隐形”战衣,亮出尖锐的利爪,浑身散发着霸王之气,英姿飒爽。而现在,鹰王自从迷上了儒家想法,拜孔子为先师,整天拿着《论语》,口中满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鸟们觉得鹰王越来越和蔼可亲了,都要和他交往。听到鹰王的演说,鸟们知道鹰王要“三省吾身”,便纷纷向他提出建议。
黄鹂说:“你的嘴又长又硬,声音沙哑,应该把它磨得柔软些,娇小些,没事练练嗓子,这样才更招人喜欢。”
孔雀说:“你的毛发是灰色的,色调过于阴暗,应把羽毛染成像我这样的五彩缤纷,才更漂亮。”
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你的目光太冷酷,应该温柔些;你的爪子太锋利,很容易伤人,把爪子剪短点吧,最好像我一样涂点指甲油。看,这多么的闪亮动人……”
鹰王虚心纳谏,听到臣民们提出自己这么多的缺点,心里特别高兴,于是他先让黄鹂修剪自己的嘴巴,教自己声乐,又让孔雀给他染上五彩的羽毛,把脚趾修剪得纤细,又染上了鲜亮的指甲油……
当鹰再度出现在鸟们的面前时,大家都目瞪口呆,张大嘴巴。只见鹰王没有了霸气,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优柔、尊贵的气息。他用纤细夺目的脚趾抚摸着漂亮的羽毛,用娇嫩的声音吟诵道:“吾日三省吾身……”
从此,大地上少了一只勇猛的雄鹰,多了一只优柔腐朽的鹰王。
谁之过?盲目的“三省吾身……”
二、以“纳谏与智谤”为深入了解,以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为副深入了解,写一篇论文。联系生活实际。不少于700字
你要围绕《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中心想法来写,我现在不嫩帮你写,只提示下。还又要谈到邹忌的优点,比如:头脑冷静,善于思索,实事求是,不为奉承所迷惑等。齐威王是以为有魄力的君王,他说“好。”及表现了他对邹忌的赞同和诚意,又表现了他作为一位君王的矜持与尊重等等等等。接着走到主题,说一些比如:我们在于老师、同学和亲大众的交往经过中,在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摩忠言完全可以逆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达到自己的目的。。。。要说明只有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修明内政,才能使民族强盛。要说到语言艺术等。
三、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材料写议论文(管理员勿删急用)
我试着说说吧,邹忌讽齐王纳谏,那总离不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一句俗语,最佳的中心论点有很多,十个人写议论文会有十种写法,如果让我拟题,我会写“成功的关键——吸取前车之鉴”或“最佳的‘激历’”——讽刺,冽如“生于。。。死于。。。”同理可证讽刺可以激历一个人,而包容可以。。。(找能写的例子)/其实你可以找老师讨论一下,开拓下思路,拟一个好题就能成功一半,起马很顺手,哦,我也是学生,本着讨论的心情写的,不好还请海涵啊!哦,忘了,材料可以写“鸿门宴”啊,项羽就是反面例子,刘邦是正面的,而最后也的确是刘邦胜利了啊。其他的你自几也出出力吧。
四、有关虚心纳言的作文
虚心纳谏
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真正成功的帝王也不过就那几许,多半是碌碌无为者和暴君。有些不过是酒囊饭袋的庸俗者,凭着出身座上了表示最高权利的宝座。这一点要怪就怪大禹吧,是他改公天下为家天下。
虚心纳谏是古代帝王成败与否的关键影响其中一个,唐太宗身边有魏征,他得以一展宏图大志,创造了贞观之治;汗朝的汲黯也是个在真理面前用不低头的谏人吧,他多次向汉武帝提出了与从臣不同的建议和行为,曾几什么时候,他惹得龙颜大怒,被送进天牢,只是由于很多时候他没有很好的给汉武帝一架很好的台阶,搞的汉武帝不好意思吧,最终他还不是汉武帝的得力助手了吗?战国时期的邹忌大家应该不陌生吧,拿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早已妇孺皆知吧。他很巧妙地让齐国国君采纳了“广开言路”的建议,从政治上打了个胜仗。对齐国的提高功不可没啊。这篇文章小编将写齐王纳谏,表现了齐王宽厚的胸怀。反过来,也说明了邹忌的讽谏很得当。
别国也有许多能人义士,例如韩国任用申不害,秦国任用卫鞅都实行变法,春秋战国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最得意的时候了。
不虚心纳谏的帝王多没有何亮点,那样只会小人当道,谗言满耳,于民族于人民,甚至于自己的皇位都是不利的,到头来只落得个臭名远扬,被说成为无能,看秦朝和隋朝那铁桶江山何故只传一世就被灭了,就由于秦二世和杨广身边缺少了能直言不讳的人,让小人得逞罢了。
由此可见纳谏真是成事的关键,我们也要多听别人的建议选出最好的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多交诤友。对待别人的有意吹捧,一要冷静,二要虚心,三要求实;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有力量,才能提高。这样你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五、写一篇关于善于纳谏和用人的小故事
在鲁庄公十年时的长坡之战中,曹刿上朝晋见鲁庄公,接着与鲁庄公一同到了长坡,当鲁庄公要进军时曹刿阻止了他,当鲁庄公要追击时曹刿又阻止了他,接着曹刿望见齐军车印散乱战旗倒下,于是驾车追击,最终战胜了齐军。
六、关于“求谏”的作文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於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於人,必须极言规谏。”(中间还有四段。)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馀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因此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