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典故
李白典故:诗仙留下的千古传世之作
中国文学史上,李白无疑一个闪耀的名字。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其中一个,他的诗才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他丰盛的人生经历和对天然、人性的领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审美价格。在李白的诗作中,蕴含着丰盛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使诗歌更加丰满,也使其更具文化深度和历史意义。
我们来说说李白的成名作《静夜思》,这首诗可谓是家喻户晓,广为传诵。诗中的典故就蕴含在“床前明月光”这句话中。这是李白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而创作的。相传古代有一位官员因贪污受贿被罢官,他只身远走他乡,流落到一个偏远的山村。这个山村的人民非常善良热心,他们为那位被罢官的官员修建了一所小房,并请来一位妙龄女子做他的伴侣。
这位官员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但却心怀感恩,开始在山村的小酒馆里卖酒。每当夜晚来临,他总喜欢提前回家,躺在床上,仰望那明亮的月光。月光照耀在他惨白的脸上,给他带来了无尽的思绪和温馨的回忆。“床前明月光”这个典故,正是为了表达诗人对当时生活的感慨和对人情深深的思念。
李白的名篇《望庐山瀑布》也融入了李白对庐山深厚的情感。在这首诗中,李白以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入诗,形容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进取的灵魂风貌。与传统的庐山典故不同的是,李白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庐山为素材,以富有个人情感的视角展现了庐山的壮美和天然之美。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其中一个,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间峰岔、溪流纵横,丛峦叠翠,美景如画。李白小编认为‘望庐山瀑布’里面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他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瀑布的奇景,让人感受到庐山的壮丽与恢弘。
还有一首李白的名诗《将进酒》,充满豪情壮志,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之作。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对自己的描绘和对历史名人的引用,表达了他对人生奋斗和追求的热诚。
李白以自己身世的卑微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将要步入政坛的官员抒发豪情的场景。同时,他引用了历史上的名人典故,如“众醉翁之意不同”,“载笑载言,载歌载舞”,以增强诗意和表达情感的效果。《将进酒’里面这些典故的运用,既体现了李白高超的诗歌手法,也使诗歌更具历史意义和时代价格。
李白典故丰盛多彩,给他的诗歌作品增添了不少浓重的历史气氛和文化底蕴。他对庐山、月光等典故的运用,使他的诗作更富有情感和艺术感染力。正是由于这些典故的融入,使得李白的诗歌作品在千年时光中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李白在西安的历史典故?
李白第一次到西安的时候已经30岁了。初到长安,先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地说:“你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说给皇帝推荐,唐玄宗在金鑫殿召见李白,李白当时献奏一篇赋颂,唐玄宗甚为赏识,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
一次,唐玄宗与杨贵妃坐在沉香亭赏花,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这时李白正在街市中醉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脸,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辞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除思。这就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等三篇《清平调》的来源。
唐玄宗喜爱李白的才华,多次召见并设宴招待他,李白曾陪唐玄宗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被当做耻辱,于是,他就挑剔诗中的毛病加以附会,用以把杨贵妃激怒,唐玄宗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从中作梗加以阻止。
李白知道自己不为唐玄宗亲近所容忍,愈加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李王进、崔宗之、苏晋、纪旭、焦遂并称为长安城中的“酒中八仙人”,正如杜甫小编认为‘饮中八仙歌’里面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后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唐玄宗赐予他金帛,让他回去。从此,李白漂泊四方。
三、李白趣事典故
李白趣事典故-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诗人
李白,生于唐代,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大众的喜爱,他的一生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些关于李白的趣事典故。
酒爱如生活
提到李白,让人想到的就是他对酒的热爱。他的诗中常常描绘出豪饮的情景,对于李白而言,酒似乎比生活更重要。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就是他在长安时曾经误入一座酒店,以为自己来到了天上,便开始放肆地畅饮起来。直到店主见识到他的豪饮,才告诉他实际上他还是在人间。
李白对于酒的热爱甚至传遍了整个朝廷。有一次,他参加咸宁门宴会时,主宰宴会的太监在一次倒酒时把酒杯嵌进了桌子,他们以为李白会被慌乱的心情所困扰。然而,李白却毫不在意,毫不犹豫地将整个桌子一起抬起,让酒杯重新脱离桌面。这一壮举让大众对他刮目相看。
文学与仙道相融
李白不仅仅一个杰出的诗人,他还一个对仙道痴迷的人。他追求永生不死的理想,不断寻找成为仙人的技巧。据传说,在他十五岁那年,他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仙鹤,飞到了蓬莱仙岛。这个梦境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对仙道的追求更加执着。
李白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仙道的向往和崇拜。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对仙人、仙岛等仙道元素的描绘。他的诗歌中也常常出现了自嘲的情节,表达了他追求仙道的同时也深知自己的渺小与无力。
奇特的生活方式
李白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他喜欢穿着破衣烂袍,常常披头散发,形容他为“骑白马,不留行”。他喜欢自在自在地流浪,穿行于山水之间,寻找诗歌的灵感。
有一次,李白在夜晚与宿管员发生争吵,宿管员要求他离开,而李白则愤怒地宣称:“我就是上山游玩,难道还需要通过你的批准吗?”由于他的胆识与洒脱,让宿管员不得不退让。
与乾隆帝的对答
乾隆帝对于李白的诗歌造诣很是欣赏,曾经亲自与他对答。有一次,乾隆帝问李白:“你写诗为何如此激昂?你不担心别人会模仿你吗?”李白毫不犹豫地回答:“即使天下万人皆模仿我,我亦定将在其中寻找独有的真我的存在。”这个回答让乾隆帝对李白赞叹不已。
离世后的传说
李白生前留下了许多杰出的诗歌作品,但他在生活的最后,却遭受到了一些困扰。一些传说称他晚年受到贫困的困扰,甚至被赶出了皇宫。还有传说说他曾经居住在洞府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然而,无论传说怎样,李白的诗歌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后人。他的豪迈、激昂以及对于仙道的追求,都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
李白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趣事典故。他对酒的热爱、对仙道的追求、特殊的生活方式以及与乾隆帝的对答,都使他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即使在离世后,他的诗歌依然流传至今,对后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铭记并继续传承他的文化遗产。
四、李白的三个历史经典故事?
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
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2、铁杆磨成针传说李白小时不爱进修,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34;你磨铁杵作干何?&34;老婆婆回答:&34;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34;李白又问:&34;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34;老婆婆说:&34;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34;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3、李白下馆子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那么这一斗酒值几许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文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盛,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何处去。
五、李白的典故?
1、《铁杵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激,从此奋发进修,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
2、《桃花潭水》: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修书请之。李欣然至,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汪伦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仙人下凡》:
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取李白字为“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大众尊为“诗中之仙”。
六、初中李白典故?
传说,某一年,李隆基召见了一个渤海国使臣,使臣向唐朝递上了国书。
打开国书后,满朝文武全都愣住了,由于国书上写的都是番邦文字,大家根本看不懂。既然看不懂,更谈不上回复了。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想到了李白,于是,李白一下子成了唯一能够指望的英雄。
当李白赶来救场的时候,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李隆基在七宝床前招待他吃饭,还亲手为他调羹。酒足饭饱后,李白才边打嗝边起身干活。
据说,李白的外语属于专八水平,拿到国书当场就给口译出来了。
渤海国国书上的内容很无礼,李白当即表示,有他在,同样没难题!自己可以提供全流程服务——当场回书反驳,只是得满足他一个小条件:
需由宰相杨国忠替他磨墨,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这时候,李隆基也顾不得要求合不合理,立刻给杨国忠、高力士使了个眼色,还愣着干何?走你!
于是李白用自己的才华在朝堂上放浪不羁了一回
七、李白桃花潭典故?
汪伦仰慕李白已久,因深知李白喜欢喝酒和游历山川大河,就为李白捎去一封信,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邀请李白过去做客,结局李白去了以后,发现自己受了蒙骗。
原来那里只是有“十里桃花潭遗址”,还有姓万的人开的酒店而已。
不过汪伦仍然热诚地尽了地主之谊,热诚款待他。
当李白走时,汪伦借口没有陪同上船,李白不知,当船要开时仍不见汪伦,心中不免有点伤感,如此盛情相约,见过以后,自己了却了心愿,就不再把客人放在心上。
李白正在猜疑,忽然,传来当地流传的民歌,河的两岸站满了送行的村民,一边用脚踏着节奏,一边高唱送别的小调。这样的场景是李白所料不及的,心情激动万分,非常感念汪伦为他如此兴师动众,费尽心机,因此,奋笔疾书,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由衷感叹。
这样的解读是有一定依据的,汪伦能用十里桃花,万家酒楼为由相约,足见他的智谋过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有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别出心裁的送别形式。
八、李白戏权贵典故?
唐玄宗六十一岁那年,宠爱上了年轻的杨贵妃。据说,杨贵妃是个少见的美人,而且生得智慧伶俐,懂得音乐。唐玄宗把她的两个哥哥都封了官,三个姐姐都封为夫人。杨贵妃有个远堂兄弟杨钊(音zhāo,后来改名杨国忠),在蜀中穷得过不了日子,听到他堂妹封了贵妃,就带点礼物到长安找杨贵妃。杨贵妃在玄宗面前说了几句好话,杨国忠就当上了一名禁卫军参军。
唐玄宗早把政事交给了李林甫。有了杨贵妃以后,他更是经常留在宫里寻欢作乐,连每天例行的早朝也懒得出来了。杨贵妃想要何,他就总想方设法给她办到。杨贵妃爱吃新鲜的荔枝。荔枝是南方出产的果品,长安在西北,哪来的荔枝?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喜,专门下命令叫岭南官员派人骑着快马拼着命赶送,像接力棒一样,一站一站把荔枝运到长安。荔枝到杨贵妃手里的时候,还又红又香,味道没变哩。
唐玄宗、杨贵妃每天饮酒作乐,少不了叫人奏奏音乐,唱唱歌曲,然而宫里原来的一些老歌词都听腻了。他想找人来给他填点新歌词。
有一个官员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说,长安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白,是个天才,无论做诗写文章,都特别出色。唐玄宗也早就听到过李白的名声,就吩咐贺知章赶快通知李白进宫。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其中一个。他出生在碎叶,上代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从小博览群书,性格豪放,除读书之外,还练得一手好剑。李白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出的成就。
李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生性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不满意,希望得到朝廷任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上的才干。这一次到长安来,听到唐玄宗召见他,也很高兴。
唐玄宗在宫殿上接见了李白,和他谈了一阵,觉得他的确很有才华,高兴地说:“你是个普通人士,但你的名字连我都知道了。要不是有真才实学,怎样可能这样出名呢?”
接见以后,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专门给他起草诏书。
李白爱慕喝酒,喝起酒来,还非喝到酩酊大醉没有完。进了翰林院之后,他改不了这个习性,空下来,还是找一些诗友到长安酒店里去喝酒。
有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还没填上歌词,就命令太监去找李白。太监们在翰林院和李白家,都找不到李白。有人告诉太监,李白上街喝酒去了。
太监们在长安街上找呀找呀,好容易在酒店里找到李白,原来李白喝醉了酒,躺在那里睡着了。太监把他叫醒,告诉他皇上召见他。李白揉揉眼睛,站起了身,问是怎样回事。太监们来不及跟他细说,七手八脚把李白拉进轿子,抬到宫里。
李白进了内宫,抬头一看是唐玄宗,想行朝拜礼,身子却不听使唤。太监们见他醉得厉害,就有人拿了一盆凉水,洒在李白脸上,李白才渐渐醒过来。
唐玄宗爱他的才,也不责怪他,只叫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
太监们忙着在他面前的几案上放好笔砚绢帛。李白席地坐了下来,忽然觉得脚上还穿着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见身边有个年老的宦官,就伸长了腿,朝着那宦官说:“请无论兄弟们帮我把靴子脱下来!”
那个老宦官原来是唐玄宗宠信的宦官头子高力士。他平时仗着皇帝的势,在官员前作威作福,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令他脱靴,简直气昏了。然而唐玄宗在旁边等着李白写歌词,如果得罪了李白,让唐玄宗扫了兴,也担当不起。他忍住气,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笑嘻嘻地说:“唉,真是喝醉了酒,拿他没办法。”说着,就跪着给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脱了靴子,连正眼也不看高力士,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写起来,没有几许时刻,就写好了三首叫做《清平调》的歌词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反复吟了几遍,觉得文词秀丽,节奏铿锵,确是好诗,马上叫乐工演唱起来。
唐玄宗特别赞赏李白,然而那个给李白脱过靴子的高力士却记恨在心。有一次,高力士陪伴杨贵妃在御花园里赏玩景色。杨贵妃很高兴地唱起李白的诗来。
高力士装作惊讶地说:“哎呀,李白这小子在这些诗里侮辱了贵妃,无论兄弟们还不知道吗?”
杨贵妃奇怪地问怎样回事。高力士就添枝加叶地造了一些谣言,说李白写的诗里有一句话,把杨贵妃比作汉朝一个行为放荡的`皇后赵飞燕,是有心讽刺她。
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真的生了气,后来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讲李白怎样怎样不好,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了。
李白终于看出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样的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留在唐玄宗身边,不过帮他解闷散心,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唐玄宗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他爱才,还赐给李白一笔钱,送他回家。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重新过着诗人自在自在的生活,有的时候隐居读书,有的时候周游各地。在这些日子里,他写下了许多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
有一次,他从白帝城出发,乘船经过长江三峡,到江陵去。一路上他即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许多诗篇表现了他豪放的气概、丰盛的想象和热烈的情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
九、李白闻香下马典故?
不是李白,是汉三杰。
汉三杰即:武将韩信、谋士张良、丞相萧何。汉三杰随主子刘邦南征北战,中原逐鹿,功勋卓著;韩、张、萧三人同仕一主,情同手足;战场上配合默契,私下里意气相投。一日汉军渡涡河南下追击秦溃军时,途径涡河北岸的一小镇,此镇正是后来叫“高炉”的酒乡小镇。
小镇虽小却市井繁盛,酿酒业更是由来已久,特别发达。韩信、张良、萧何在镇外便远远地闻到了浓浓的酒香,于是三个催马进镇,但见小镇酒肆茶坊接肩比邻,热闹非凡,不禁大喜;三人毫不迟疑,便在一稍大的酒肆前翻身下马,直入店内。
店家见三人气度不凡又有军卒随侍,不敢怠慢,便把店中陈年美酒尽数搬出任其赏用。三人虽说饮酒无算却是独此地陈酿最为淳美,不知不觉便喝得酩酊大醉,被军卒扶出酒肆,口中尚大呼“好酒”。
到后来小镇人才知此三人正是汉刘邦帐下的韩信、张良、萧何。于是,不知从何朝何代便留下了“汉三杰闻香下马,高炉酒十里飘香”的美妙传说。
十、李白的江头披锦典故?
1是指唐代诗人李白在赤壁之战后,在长江岸边披上锦袍,高歌一曲《将进酒》的故事。2这个故事源于《太白集’里面的《将进酒》一诗,其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名句。3,成为了一个象征着豪迈不羁的文化符号,也成为了李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受文艺爱慕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