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事儿(能和明朝那些事儿媲美的史书)

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1、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标志着宋朝的建立,史称北宋。

2、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3、北宋统一战争。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略,举兵平荆湖、灭后蜀、南汉、南唐、北汉诸割据政权,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只是实现局部统一的战争。

4、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求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小说或正史?

如果这是宋史写的确实是正史,但文笔不如当年明月,不过在通俗说史的书里也算是不错的了。同样不错的还有一本唐史并不如烟,但文笔也不如当年明月。四楼的两本春秋只看过春秋那些事儿,还可以吧,文笔比前面提到的唐史并不如烟要好,另一本没看过,不过好像也是贾志刚写的,贾志刚还有一本《贾志刚说春秋》,与前面说的《春秋那些事儿》都还不错,想看详细一点就看贾志刚说春秋,稍简略点就看春秋那些事儿。汉朝就不清楚了,听说有本叫那时汉朝还不错,作者是月望东山,不过没看过,不妄作评论了。严重推荐的是一本叫《被遗忘的盛世》,写的也是明代,主要写当年明月没有详写,只着墨五千余字的弘治盛世,文笔比当年明月也不遑多让。

PS:看什么都行,就是别看袁腾飞的书,纯属胡编乱造,误人子弟,比如明史部分,二十几页就被我找出80多处错

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下:

1、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标志着宋朝的建立,史称北宋。

2、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3、北宋统一战争。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略,举兵平荆湖、灭后蜀、南汉、南唐、北汉诸割据政权,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只是实现局部统一的战争。

4、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宋朝的大事记

宋朝的大事记有: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北宋建立;

975年,宋太祖“暴亡”,宋太宗赵匡义即位;

978年,宋灭吴越,南方统一 ;

979年,宋灭北汉,征辽国,败于幽州外高粱河;

998年,宋太宗去世,真宗即位 ;

1004年,契丹辽国南下,阻于黄河,宋辽订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

1008年,宋真宗封禅泰山;

1022年,宋真宗去世,仁宗即位;

1038年,西夏建国;

1068年,王安石变法;

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废除新法;

1127年,康王赵构在南京称帝,为宋高宗,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1162年,高宗退位,孝宗即位;

1163年,宋金符离之战,宋败;

1189年,孝宗退位,光宗即位;

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

1234年,宋蒙联军灭金。蒙古反攻南宋,宋蒙战争爆发;

1276年,元取临安,虏恭宗、谢太后;

1279年,宋元厓山海战,宋败。陆秀夫背幼主跳海而亡,宋亡。

宋朝参知政事是做什么的

参知政事为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1、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称为“通治省事”;2、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政务,称为“分治省事”。

宋朝不杀文人的祖训是怎么回事

来自于史书所记载的太祖誓碑,所谓的太祖誓碑在宋代许多史料都有记载,但多为文人的笔记小说,当然也有私家修史,但是宋史和长编这种权威的史书中并无记载,现在学者对此誓碑到底有无,也是争论颇多;

但是,宋朝对于士大夫的优遇是旷古烁今的,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皇帝仍然是主宰,这就是为什么在宋朝宰相、枢密频繁更换的原因。

大宋不杀读书人是错误的,大宋杀的读书人很多,士大夫也被杀了不少,不是不杀,是慎杀,大宋一般很少杀官阶比较高的士人,如南宋权臣贾似道擅权误国,最后也只是被贬而死,北宋的权臣丁谓等等都是被贬最后死在贬途的;

也有例外,例如岳飞官居枢密副使,被杀于风波亭;国相韩侂胄被杀枭首,都是反例,但宋朝的士大夫的确是地位奇高,宋朝是他们最好的时代。

宋朝有哪些起义事件﹖

九六五年三月绵州士兵起义九六六年阆州农民起义,渝州农民起义九七三年渠州农民起义九九三年二月永康军青城县农民起义一零零七年宜州士兵起义一零四三年沂州士兵起义一零四四年保州士兵起义一零四七年贝州士兵农民起义一零八四年河北保甲起义一一二零年睦州青溪农民起义……

宋朝前后共经历了433次农民起义,230次在北宋发生,203次在南宋发生

宋朝时期成语故事和意思

揠苗助长: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故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为什么宋朝就没有出现过兵变的事呢

因为宋朝在政治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对兵变这个事情上,做出了极为严密和有针对性的防范。由于大宋就是起于篡权夺位,部队实权将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了皇位,这一幕从宋太祖得位就深深地印入了历代宋朝皇帝的脑海中,可以说这是宋代处于最高位的祖训。宋朝的地方的长官不止一个,比如有知州还有知州同知,也有地方驻扎的军事将领,在地方上财权、行政权、军权是分开的。在地方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掌握大局,所以官员就不可能成为权臣造反了。

宋朝的那些事

宋朝,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

宋朝的故事

狸猫换太子、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

狸猫换太子:宋真宗赵恒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掉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赵恒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

杯酒释兵权: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

宋朝的官阶平章军国事是什么品阶

平章军国事。此职非宋代常制,因人而特授,职权范围变化颇大。唐代新唐书表第一宰相上中记载唐因隋旧,以三省尚书、中书、门下长官为宰相,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后才有同品、平章之名,位一品官阶,作宰相表。

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置此职,文彦博、吕公著先后继任。其位在宰相之上,用来提拔高德老臣,以示宠幸,五日或两日一朝,非朝日不至政事堂。但在北宋时期,这一官职是一种最高荣誉职位,基本不参与决策朝廷的军国重事。

宋室南迁后,南宋曾先后与金朝、蒙古军队长期作战。军事领域事务在很长时期内成为南宋中央政府的核心事务之一。随着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此职也由荣誉职位逐渐演变为权倾朝野的中央政府最高实职。宋理宗时平章军国重事便独揽军、政大权,出现了军政合一的定制,而宰相则屈居于副职的地位。

宋代以后,平章军国事一职由皇帝授予功臣勋胄,多为荣誉职位,不复为朝廷最高实职。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