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

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金刚经》中的一首偈子。

字面意思: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不永恒的存在。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应当这样去体会、观察、了解这个世界。

深层次意思: 一切人、事、物、境界等等都是法。凡是有生有灭的法,都是有为法。比如人有生、死、病、老,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星球有成、住、坏、空。你找不到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接下来佛连用梦境、幻术、水泡、影子、露水、闪电这六种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形容有为法,告诉我们应该像看这六种事物一样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常常这样观想,看破真相,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放下有为法,才能证得无为法,最终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回归到自己的佛性,圆满成佛,方才究竟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阿弥陀佛佛法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修行成佛,最高境界成究竟圆满的妙觉位佛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

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应做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应做如是观的意思是应该保持这样的看法。出自《金刚经》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观。

应作如是观,佛告诉人们对于自己的生命身体,对于人世间的一切,每个佛弟子都应该这样观。从早上一醒来到晚上睡着了这一整天,都可以照金刚经这四句偈修观。如果得到启发了,那么无论走到哪儿,眼睛看见的,耳朵听到的,就抓这个材料来作观。譬如听到时钟的响声就可以作如是观,嘀哒嘀哒,一秒钟都不停,一出声音就无常。

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是一句佛法。通俗解释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解释:如是:如此,这样;观:看,看法。应该抱有这样的看法。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

出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为:佛教徒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词,犹言如此,是这样。在佛经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说的教义。过去注经者或谓当理为“如”,无非为“是”;或谓“真空”为“如”,“妙有”为“是”。鲁迅鲁迅《而已集·大衍发微》中引用:“将冠冕堂皇的‘整顿学风’的盛举,只作如是观,虽然大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