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美春节古诗?
第10名 宋朝辛弃疾《元日》
老病忘时节,
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
今日是新年。
这首诗是“老病欲苏之新年”。前两句以老病忘时、空斋晓眠衬托铺垫,后两句切出新年主题。“老病”中见“新”年,于萧索落寞中唤出一缕春意和生机。“今日是新年”一出,笔调顿时由凄苦转欣然,涌现一股乐观之情。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用语自然,真切质朴,很明显写的是真情实感,读起来很亲切,有暖意。
第9名 宋朝陆游《除夕》
炽炭炉中百药香,
屠苏煎酒代椒觞。
明朝赖是无来客,
雪后泥深一尺强。
写首诗写在除夕,写的是“村居之新年”。药香、酒香弥漫,雪泥中现出新年气象。此诗有世俗之气,而无世之烦忧,给人以淡泊、恬静之感。
第8名 宋朝戴复古《除夜》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这是“民俗之新年”。这首诗年味很浓,写了除夕的许多民俗,例如“大扫除”、“拜神”、“迎年”、“放鞭炮”、“守岁”等,光读诗就能感受到浓浓年味。
最后一句“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点出对来年的期望,这首诗寓意新年新气象,透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第7名 唐朝崔涂《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这是“离愁乡思之新年”。这首诗写作者除夕之夜尚在漂泊,远在离家万里之外的巴蜀大地,他身居乱山残雪之地,想着家人远在天边,正值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怎能不激起浓浓的思家之情?颈联写身边无一亲人,僮仆成了至亲,愈显思乡之切。
这首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写在除夕之夜,更加强化了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生涯的厌倦之情。
第6名 唐朝白居易《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
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
便是平头六十人。
这是“憎增岁之新年”。小孩都盼着过年,但老年人却憎恶过年,因为过一年长一岁,过一年少一年。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奔六之人,今晚五十九岁,过了今晚就是花甲之年,虽然只是一晚之隔,但却是人生两个不同的阶段。除夕夜作者并没有新年的快乐,而只有对岁月流逝的伤感和不甘。
新旧交替之时,有多少老年人有和白居易一样的感受?这就是诗的魅力,让人感同身受、同病相怜。
第5名 唐朝孟浩然《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这是“未卜之年”,这首诗写于孟浩然四十岁,当年他将去长安应试。
前四句写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新的一年开始了。作者已届四十,但仍未步入仕途,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当下情景,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收成,转而感到欣慰。
全诗用语自然,笔调平和,意味深长。
第4名 唐朝刘长卿《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这是“凄苦之新年”。此诗抒写作者的无限离愁及失意悲愤之情,写得很悲苦,没有任何一点新年的喜悦之情。
这也难怪,作者屡遭贬谪,仕途不顺,老年而居人下,有家难回,怎能不“潸然泪下”?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会持续多少年,所以过年有什么可喜悦的?对于作者来说,年前年后处境并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徒增一岁而已!
第3名 唐朝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是“思家之新年”。没有亲身经历,读这首诗很难有切身的体会。
但如果你除夕夜离家千里之外,身居旅馆之中,身边无一可诉之人,孤苦、寂寞之情涌上心头,此时才读这首诗,才体会到什么才是“凄然”!什么才是“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就是“情因景生”,“感同身受”。当然,希望这样的经历朋友们一辈子也不会遭遇到。
第2名 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是“旅居思乡之新年”,是一首名作。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乃千古名句,对仗工整,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之感。
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意境深远,历来广为传诵。
第1名 宋朝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欢乐明快之新年”。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笔调间充满欢快活泼,透露出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希望,很幸运的是本文以这首活泼、明快的诗篇做结。
读了这些新年之诗,我感觉新年诗词的主题无外乎“辞旧迎新之欢快”、“客居异地之思乡”、“感慨老来时光飞快”这三者。
古诗词春节祝福语
1、笑语欢歌度牛年,品茶煮酒菜肴鲜。三山春至朔风去,五岳寒消暖意连。瑞气来临清竹挺,阳光普照腊梅妍。增添一岁农家乐,着力倾情创业篇。
2、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3、新雪时舞蹈,年夜思悄然。快意吟诗句,乐在得团圆。
4、恭送金鼠旧岁去,祝语千万迎玉牛。大地梅香瑞雪舞,家家欢歌笑语稠。新春对樽话屠苏,年年好运无烦愁。快意人生勤奋斗,乐享生活创奇谋。幸在盛世舞乾坤,福禄康健业千秋。
5、炊烟袅袅,家的味道。分外妖娆,冬的味道。天荒地老,爱的味道。喜上眉梢,笑的味道。两肋插刀,情的味道。美酒佳肴,年的味道。新年快乐,祝你安好。
6、福禄群香聚财宝,万事昌隆庆有余,红袍加身行天下,掌握乾坤步步升,五谷丰收迎春柳,金玉满堂话丰年。
7、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8、新蕊迎春俏意暖,年过又增一岁月。快似流云又一载,乐哉人生遇知己。
9、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奈得华夏将抖擞,仓有余粮库有钱。
10、恭迎佳节庆团圆,祝愿神州凯歌旋。大海横舟行路远,家国情怀扬远帆。新春风光景象妍,年唱欢歌荡云间。幸遇龙腾虎跃天,福满人间万家传。快看华夏喜空前,乐见百花桃李艳。
古诗词春节祝福
1、围炉守岁牛开年,喜度新春著锦篇。酒醉今宵除夕夜,万家灯火庆团圆。
2、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3、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神州共庆无眠夜,举盏吟诗踢踏旋!
4、五彩缤纷满夜空,迎新辞旧九州同。太平盛世家家乐,民富国强年味浓。
5、爆竹声声守岁前,今宵辞旧贺新年。梅红点点歌盛世,唱响春风夜难眠。华夏辉煌腾越起,龙行万里九州巅。琼浆溢满举杯酒,喜气盈门对福联。
6、爆竹声声夜未央,凉风习习草如霜。披衣不寐思何处,墙里蔷薇墙外香。
7、君国无穷感,乾坤此夕心。纷纭新旧事,慷慨短长吟。家宴喧儿女,门符阅古今。围炉閒守岁,莫负酒杯深!
8、新晴暖阳醉入梦,年轻逐老岁月空。快意总似昙花现,乐逍遥处渐冰封。
9、更欢爆竹满城喧,紫气东来福兆门。玉牛辞鼠除夕岁,春风一夜转乾坤。
10、小孩争抢燃花炮,长辈忙着水饺包。礼炮争鸣鸡报晓,合家守岁乐通宵。
春节2021祝福古诗词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福禄群香聚财宝,万事昌隆庆有余,红袍加身行天下,掌握乾坤步步升,五谷丰收迎春柳,金玉满堂话丰年。
3、旧兮送往,新兮迎来。苔梅点点兮,落宏谷之涧。红烛灿灿兮,于江河之畔。春光乍泄,大地回春之际,鞭炮齐鸣,神州迎新之日,惟愿吾师新年快乐,万事皆意,贵体康泰,桃李天下。福如蘡茀至,愿君悦兮。
4、龙飞凤舞万象新,腾达天地处处春;盛宴中国进步快,世业长青家家乐!
5、除夕时闻爆竹频,不闲锣鼓闹红尘。开元复始风潜暖,一夜天苏万丈春。
6、新岁抱琴何处去,洛阳三十六峰西。生来未识山人面,不得一听乌夜啼。
7、花与先生共岁寒,坐来不管漏声残。移瓶更转横枝影,贴在窗扉作画看。
8、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9、年味才知夜半浓,蓬门始觉不寒风。乡关梦系亲缘路,又与人间几处逢。
10、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整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时间、来历、节日风俗、相关的古诗词,整理成一片研究性学习
- 整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时间、来历、节日风俗、相关的古诗词,整理成一片研究性学习的报告
-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