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宋、秦观。这句古诗的意思?想知道整首诗的意思?
虞美人 作者: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白话译文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创作背景 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在京城几年间,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去了。秦观在这些达官显贵中,卓然不群,别有一种绝世风姿。大官的一个宠姬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秦观都一饮而尽,毫不推辞。碧桃的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当秦观也为她斟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饮酒的。”可是没想到,碧桃竟接过酒杯说:“今天我就为秦学士拼了这一醉了!”举杯一饮而尽。秦观领会这一片深情,但却不能有别的表示,只能当场写下这首《虞美人》。这使得那位高官恼怒万分,并且说:“以后永远不让她出来见客了,满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虞美人,秦观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此词通过仙桃这一美的形象,来寄托作者怀才不遇、美而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
作者善于利用转折突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充分描写桃的非凡、美丽,下面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的身世悲哀;先写春光多情,让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
秦观的虞美人的鉴赏
鉴赏: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可以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然而这不平无法向人诉说。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也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全词托物寄怀,含蓄蕴藉,转折多姿,意味深厚,抒惜花伤春之情,思之不尽。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词作者北宋秦观,虽满腹才华,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
秦观,江苏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虞美人解析
从全篇来看,此词多出运用比喻,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展现的是一幅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图,又栽和露,更形象地呈现其鲜艳欲滴之娇态。 不是凡花数让人感到隐含有不愿接受的现实,也有些许无奈的感觉。 乱山深处水萦回表明它开在荒僻地带却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有什么用,两句却突作转折,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也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下片前二句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可见作者惜春之情。微微春寒,细雨霏霏,这如画一枝桃花更显出脉脉含情。春天宜人的风物也很快从她忧伤的目光底下滑过去,终于发出了“不道春难管”的一声伤叹。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 为君沉醉又何妨。难得知音怜爱,却又要匆匆行别,离别之际,伤感无限,沉醉异常,理所当然,何况更是欲借以排遣愁绪。如今一醉颜红,排遣愁绪是容易的,然而酒醒之后,心爱的人不见了,岂不是更令人肠断。全词情感发展曲折,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每一样事物都是充满矛盾的。
虞美人秦观
秦观的这首《虞美人》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词情亦进亦退,亦退亦进地委婉曲折地前进,每一份情感,都紧紧地跟随着它的否定:“不是凡花数”却是凡花命;乱山深处“一枝如画”,依然无人赏识;“轻寒细雨”,风物宜人,又恨留春不住;为君不惜一醉颜红,又怕酒醒时候更添愁,只好任凭愁来折磨她了。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收到了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